|
杨家顶子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成立于2008年,现有党员16名、社员192户。近年来,合作社党支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发挥党组织服务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技术创新、电商营销、休闲旅游、精准扶贫“四位一体”路径,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农业发展群众增收的“新路子”。2016年,合作社盈余48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3万元,社员人均收入达到2.4万元。
路径一:强化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合作社党支部成立后,在组织骨干党员社员到浙江、寿光等地考察、综合比较的基础上,确定把大葱、菠菜作为主导产业,实施订单种植、规模经营。为增强群众种植信心,迅速扩大规模,党支部安排16名党员先种先试,每人认领种植“示范田”,每名党员联系2-3名社员,帮助群众发展。同时,还依托青岛农业大学专家站和当地农业专家开设“田间课堂”,培训指导社员搞好自动化技术、田间管理、水肥药监控等,加快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推广。到2015年,合作社大葱种植发展到1200亩,菠菜种植突破3000亩,亩均纯收入从2500元增长到1万元以上。
路径二:电商营销带动农民不断创收
在合作社电商室,一张张订单令人艳羡不已。“我们已经与益诺、本地鲜、买卖提3家电商建立了合作关系。”电商室负责人于海霞介绍,依托国家级农业良好示范基地、青岛市“菜篮子”工程直接供应地、GAP产品出口质量溯源管理三块“金字招牌”,该党支部创新建立了“基地+电商+社区网点”直供模式,建立了青岛海信、天溪和平度福安社区等21个销售网点,固定客户超过了1.5万名,每月能销售西红柿等蔬菜7860公斤、土鸡蛋540公斤、笨磨面粉3848公斤,月收入达近40万元。
为放大电商平台优势,更好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合作社规划建设了500平方米的农副产品展示厅,除展示各色生态蔬菜、散鸡蛋、笨磨面粉等外,还集中展示周边农户生产的优质花生、绿豆、地瓜干等特色农副产品,统一标识和包装后,通过电商渠道进行销售。“目前,周边12个村大约有300余户群众从中受益,每年创收150万元以上。”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兼理事长杨同林说。
路径三:休闲旅游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
蔬菜产业日趋成熟后,合作社党支部又抓住“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和乡村游兴起的有利时机,投资3000余万元,规划建设了2个休闲观光园区,打造形成了农业长廊、草莓采摘、婚纱摄影、水库垂钓、绿色餐饮等5大休闲旅游区,并开通了青岛——杨家顶子旅游专线,切实把农业观光和休闲娱乐融为一体。据统计,今年仅采摘区30个草莓棚,就接待游客约6200人,棚均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今年春天,该党支部又瞄准了“食在平度”品牌创建的有利时机,发掘乡土特色食养文化,开发打造了杨家顶子“蓼兰大馒头”民俗特色村。
路径四:实施精准扶贫确保不落一户一人
“去年,俺家9500多斤麦子全卖给了合作社,每斤给多卖了一毛五分钱,还报销了600元收割费。”贫困户管永春入了合作社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合作社立足自身产业优势,主动把周边村庄的贫困户纳为帮扶对象,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两个作用”,采取帮产业和帮就业“两种方式”,因人因户施策,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针对22个无劳动能力和因残致贫户,合作社主动创办了“倾情关爱一家亲”扶贫就业农场,在园林养护、蔬菜采摘、面食加工等方面设置了72个工作岗位全部安置就业;针对28个种植小麦、蔬菜等农作物的贫困户,采取“一优三免”办法实施精准帮扶,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优先收购小麦、蔬菜等农产品,安排16名党员采取“1+N”方式具体帮包,免费提供农机作业、蔬菜育苗、技术服务。去年底,党支部帮扶的50户贫困群众家庭、138名贫困人口,户均纯收入达到了1.8万元,当年就全部实现脱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