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度市店子镇有一个上洄村,三面环水,东面靠山,从高处俯瞰,河水清流蜿蜒曲折,绿树掩映郁郁葱葱。古香古色的村舍,在如烟绿草的掩映下若隐若现,袅袅炊烟随微风自由弥漫。偶尔走过的放羊老汉,似近似远的鞭子声又像一块石子落进水里,一声一声的荡开了村庄的幽静……
上洄村位于平度城区西北约15公里。建村时间可追溯到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
沿着村东南顺时针方向一直到村东北,有一条小河迂回绕村而过,宛如一条蛟龙,当地人称之为“蛟河”。而村名则因处“蛟河”上游取“上”字,因水回旋而流取三点水加一个回旋的回,即为“洄”字,定名为“上洄”。
现在的蛟河,仍旧常年水流不断。从石头河道上一层层或暗或浅的苔藓印记,依然能看出当年蛟河的水深湍急。
过去的多少年里,这条河就是上洄村老百姓的水源河。75岁的村民孙树祥清楚地记得,小时候,他经常到河里打水,夏天还会和小伙伴们下河游泳。在村民的心中,蛟河是一条有灵性的河。
(孙树祥录音:)我们这道河叫蛟河,四个大湾三个弯,这四个湾现在看也能看出来,弯也能看出来。原来的蛟在现在的双庙水库那里住着,咱也没看到。俺这道河也冲塌过房屋来,但从老一辈到现在,这条河从没有冲个人走的(淹死人),想当的好。”
如果你从西边入村,那么远远就能看到一座高高耸立的石门,名为福地门。石门是由一块块200多斤重的条石组成,门洞高3米,宽2.5米,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其实上洄村原有四座这样的大门。明末清初,为了防范山寇流匪侵袭,村庄四周修建了高高的围墙,并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建了大门:东门叫挑园门、南门叫向阳门、北门叫永庆门、西门叫福地门。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现在,四座大门保留下来的只有西门--福地门了。村四周的围墙也基本被拆除,但残存的青石墙基,依旧能看出曾经的痕迹。 与石门相比,村里500多间古建房屋保存比较完整。与别处的土屋不同,上洄村的房屋都是用不同颜色的小碎石砌成。500多年前,人们把周围山上采下来的石头,用钻子和铁锤砸碎,砌成房屋的外墙,再用土脊砌成房屋的内墙。而房顶则用小青瓦铺成,这样的房屋冬暖夏凉,坚固耐用,历经几百年风吹雨淋依然保留着曾经的模样。 树影里或隐或现的石屋里,有一半左右还住着百姓。鸡鸣、犬吠、鸟儿的欢唱,还有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老翁,汇成了一幅幅或静或动的时光剪影。
简单,淳朴,厚重,一间间老屋写满了上洄村百姓几百年来的生活印记,屋里的一辈辈人也流传下来许多传说,其中“聚宝盆”的故事最是耳熟能详。
(孙树祥录音:)“过去有个地主弄个伙计去割草,就那边的草挺好的,(割完了)到第二天又有了,他掌柜的就说把它挖回家。挖回来是个猪槽子,拿着不当玩意。在旁边放了个铁锹、锄头,伙计就出去干活了。回来以后发现,怎么锄还在这里?(又生出来一把)这个猪槽子像个聚宝盆一样。”
一草一木一岁载,一山一水一世界。绿树掩映中的上洄村在“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里度过了650年。让传统古村落焕发青春,上洄村村民正在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对村里的旅游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上洄村村主任孙波涛:
(孙波涛录音:)“我们村有这么多年的历史文化和传承,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下一步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和发掘,打造我们有地域特色的古村落景点。” (资料提供:平度市店子镇党委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