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的田野真美,处处铺着绿毯。由平度向西南30公里,绕过大片绿色的玉米地、花生地,乡间小路的尽头是一所普通的乡镇初中——白埠镇中庄中学。今年50岁的杨振德在这里已经当了31年数学老师,至今依然当着班主任,教着两个班的数学课,还担任教导处副主任、级部主任,还负责全校数学教研、家长学校工作。
每天工作:朝六晚十
早上不到7点,杨振德走进了校门。晚上有课就吃在学校,晚上没课杨振德也总是等上课的老师到校后才回家吃饭;每天晚上下晚自习后他一定到校检查学生宿舍,这些,是杨振德不变的生活定律。
上班族执行的是朝九晚五,而杨振德是朝六晚十,算起来差不多是每天八小时正常工作量的两倍。
“等学生住校后,我还要提前一小时到校,晚上9:30学生宿舍熄灯后才回家。”他边说边直奔自己担任班主任的初二·二班教室,离上课还有点时间,他得抓紧时间准备明天初二级部的期初会。“得帮着学生总结一下暑假生活,还得给他们讲讲初二应该怎样学习,得绷紧弦儿啦……”
杨振德每天下午放学后都坚持找学生谈话、做学生思想工作、帮学生补课,“及时掌握‘蛛丝马迹’,呵呵,现在的学生比以前复杂多了。”
“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爱”,这是杨振德常给同事们说的一句话。杨振德的学生都把他当成知心人和朋友,有什么烦恼会主动找他解决。
2010年毕业的学生鹏飞(化名)至今还每年坚持与杨振德通信。杨振德拿出鹏飞给自己的一撂信,好几封信上都写着:“您像爸爸一样爱我,是您给了我第二次人生。”
原来,鹏飞当年上学时是中庄中学公认的“双困生”,学习懒、成绩差、纪律松散,经常打架,并常常无故旷课到街上打游戏机。杨振德得知后,就经常找他谈心,处处关心、鼓励他,对他取得的一点点进步,都大力在班中表扬。
“那段时间,杨老师待鹏飞比自己孩子还亲,走哪儿都跟着他。”与杨老师搭档的语文老师徐瑞珍至今还颇为感慨。杨振德隔三差五还到鹏飞家家访,让鹏飞父母去发现他的闪光点,鼓励他,帮他树立信心。
“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社会的诱惑太多,但那不是他们的错,及时地拯救他们,把他们引回到正路上来,我们做老师的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和担当。”杨振德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杨振德的坚持下,鹏飞彻底改正了自己的缺点,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并升入士官学校。
网络课堂的先行者
杨振德对现代化教学很是痴迷。
今年暑假,教室里配齐了电子白板。还没等开学,杨振德有事没事就到学校,开始摸索电子白板所带来的教学便利,“真得劲儿!”说到与网络课堂相关的新事物,杨振德总是连连称赞,“将来还可以借鉴全国名师的课,那就更得劲儿啦!”
“上节课,我们通过测量和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勾股定理,今天我们通过另外的方式得到勾股定理……”杨振德边说边在电子白板上演示几个图形的自由切换,随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答案,还不时来到每个小组间倾听学生的发言。
课程改革启动后,新课程标准与旧教学大纲相比有很大的变化,中庄中学老师普遍感到教学难度和深、广度很难把握,一段时间里感到困惑。杨振德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回来后带头上示范课,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修正教学思路,帮助其他老师很快适应了新的教学要求。
杨振德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引式”和“诱思探究式”教学法,很受同学欢迎。杨振德的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间信息交流通畅,教学效率高。因为喜欢,杨振德当堂布置的作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坚持做完作业再吃饭,这使他常到教室催着学生先吃饭。
有事找“三哥”
杨振德家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老三,“三哥”不仅仅在家中称呼,学校的老师也是这样称呼他,“有事咱就找三哥”几乎成了中庄中学几十号老师的口头禅。
1998年11月,刚送完毕业班的杨振德在初一任教数学课,初三的一位数学教师椎间盘突出必须住院手术,学校想到了杨振德。杨振德说:“当时自己心里也嘀咕,离中考还有6个多月,去接两个成绩较差的班,纵有天大的本事,也很难有大的起色,搞不好,损坏了自己的声誉。但我转念一想,学校决定也是迫不得已的,应该为学校分担困难,不能只考虑自己那点儿的事。”
于是,杨振德勇挑重担接手毕业班,不分昼夜地奋战在中考备考的第一线。可喜的是,在当年中考中,杨振德所带的班级再次拔得全校数学成绩的头筹。杨振德所辅导的学生张晓昌获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杨振德本人也被评为山东省数学奥林匹克优秀辅导员、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杨振德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也是不遗余力。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到如何融洽师生关系、如何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等,方方面面无不悉心指导青年教师。听杨振德的课,看杨振德的教案,成为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渠道。而杨振德也经常听年轻教师的课,认真为他们评课。经杨振德指导,张晓信、孙淑香、郑书军等年轻教师现在都成为了教学骨干。
英语老师张光忠总是念念不忘七年前杨振德的出手相助。那晚他妻子临产,并且外面大雾,情急之下他打电话给杨振德求助。杨振德立即开车到他家,两人把临产的妻子运到车上,20多里路开了一个多小时,换来母子平安。
杨振德,一名深耕乡村教育31年的教师,用他的一言一行擦亮新时代老师的形象。
" ゑゑ ゑ [/url] |
-
平度教师深耕乡村教育31年 痴迷现代化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