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41|回复: 2

[资料] 平度农历六月六上坟的习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9 09: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今天是阴历六月初六,父亲说是上坟的日子,为了给先人送新麦子做的馒头吃,上午,驱车拉着父亲从平度赶到老家墓地祭奠一回先人。众多乡亲都放下了手头忙碌的农活,提了祭祀的篮子,三三两两来到这里,袅袅的炊烟从墓地中升起,让人恍然置身世外。

  农历六月六本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我们的先人对“六月六”情有独钟,给这一天派生出许多有趣的内容。

  我国许多地方,将“六月六”称为“天赐节”。传说,唐僧历经八十一难好不容易从西天取得真经,却在归途中不慎将佛经掉落大海,唐僧只好将佛经捞出晒干。本来这只是个传说故事,但古人却偏偏认定唐僧晒经这天是农历的六月六日,还据此把这一天命名为“天赐节”,意思是这一天“天赐佛经度众生”。

  有趣的是,“天赐节”后来却发展成了“晒书曝衣节”。明沈德符《野获编》载:“六月六日,内府皇史成曝列圣实御制文集大函,为每岁故事。”六月六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皇宫内府趁时凉晒各类书籍文件,年年复之,久而影响民间,民间效仿,便在这天“日曝晒书衣裘”,形成习俗。此习古时甚重,甚至庙宇的城隍塑像,也要在这天重塑面身改换“新袍”,谓之“晒袍”。


  民间还称六月六是猫狗的生日,须将猫狗捉到河中沐浴,以防暑疫。因这天是猫狗沐浴日,故人必须避让。为此,还有笑话流传:古时有个叫毛栗安的去看望朋友杨南峰,恰巧杨在沐浴,毛不得见。毛感觉受到怠慢,便如法炮制,待杨来拜访时,也以沐浴拒见。杨觉着好笑,就给毛留下一首打油诗:“君来拜我我沐浴,我来拜君君沐浴。君拜我时四月八,我拜君时六月六。”对毛奚落了一番。

  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六月六风俗多有不同。六月六是湖南人古俗特定的必须沐浴的日子,他们在这天晒水洗澡涤发,以为这样全年可使体肤无垢,头发无腻。江苏民间称六月六为“翻经会”,是日,诸寺庙要曝晒藏经,僧人集村中老妪翻晒经页,语谓“翻经十次,他世可转男身”。上海地区是日全城裁缝集于城隍庙,为城隍晒袍(城隍的衣饰)。苏北诸县是日则蒸腊肉肘,购水果花红等,馈赠出嫁的女儿。北方有些地区是日还有夜间备新瓜果祭祖之俗。瑶族民间则说六月六是土地公公的生日,届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祭祀土地神,并贴对联,放鞭炮,唱歌跳舞,像过新年一样,故瑶族民间有“六月六过半年”之谚。

  六月六,有的地方还有许多吃食的讲究,江苏谚云:“六月六,吃了糕屑养了肉”,以为这天吃了用麦粉糖油做的面食,可以长肉;安徽江淮之间,是日必食腊肉,俗谓可以防病;沪城居民则有这天煮食馄饨的习惯,以为食之能免夏疰;云南俗习,六月六这天大杀猪羊,祭土地庙神,然后将这些祭品吃掉,以为这样就能使“土地不开口,老虎不吃人”,求得牲畜平安,不被豺狼所害。

  在有些地方,六月六又是妇女回娘家的日子。有说,这习俗起自春秋战国时期。说是晋国国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了亲家赵衰。有一年晋国遭灾,狐偃奉命放粮。女婿决定趁其六月六出城的机会杀死狐偃,以报父仇。女儿得知后,赶回娘家报信。狐偃放粮回来,深知自己行事有错,并不怪罪女婿。后来,每遇六月初六,狐偃必将女儿、女婿接来团聚。此事传开,百姓效仿,形成节俗,是日,各家都要请回已经出嫁的姑娘,盛情招待,俗称“六月六,请姑姑”。

  据说,我国酒令之“六六大顺”,其原意就是源自上面所说“请姑姑”之俗:由于六月六日处于气候多变时节,每当这天,有女儿嫁出的人家就会祈盼这天天气晴好,让女儿顺顺利利回家来,时间久了,人们的这种思亲之情就反映在酒令中了。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楼主| 发表于 2016-7-9 09: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六月六节

  “六月六”是汉族和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汉族和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六,布依族人民居住的村寨,家家户户都要宰牛宰猪,杀鸡包粽子祭祀祖宗。尔后,合家欢饮。隆重地欢庆布依族人民世代沿袭下来的传统节日

  中文名六月六节类型节日出处《南龙志·地理志》特点汉族和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

  节日传说

  “六月六”节已有悠久的历史。据清乾隆年晨李节昌纂的《南龙志·地理志》记载:“六月六栽秧已毕,其宰分食如三月然,呼为六月六。汉语曰过六月六也。其用意无非禳灾祈祷,预祝五谷丰盈……”。其起源,各地传说不同。其中有一个说法是,在远古的洪荒年代,布依族的先人“盘古”,在劳动中积累了栽培水稻的经验,年年丰收,后来他与龙王的女儿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新横。一次儿子冒犯了母亲,龙女一气之下,返回龙宫,再不回来。“盘古”没有办法,只好再娶,一年的六月六日盘古死去,新横从此遭到继母虐待,几乎被害。他忍无可忍,便上天控告继母,并发誓要毁掉她栽培的水稻秧苗,继母知道后,万分后悔,终于与新横和好,并于每年六月六日,盘古逝世这天,杀猪宰鸭,做粑粑、供祭盘古,布依族人民因此每年农在六月六日都举行祭盘古,供祖先的活动,以示子孙延续、五谷丰登,年复一年,就形成了这个民族。

  六月六节

  还有一种说法是,从前有个叫抵师的布依族后生,聪明能干,开朗乐观,而且有动人的歌喉。他常在农活之隙,引吭高歌,他的歌声和人品感动了玉帝的一个女儿,她下到人间与抵师结为百年之好,夫妻百般恩爱。谁知好景不长。不久,仙女下凡的事让玉帝知道,他不允许自己的女儿与凡人婚配,就派天神下凡拆散了这一对恩爱夫妻。离别时,仙女含泪送给抵师一只宝葫芦,告诉他,每年的六月初六她将在南天门与他遥见一面。抵师遵嘱不再续娶,并于每年六月六到河边与天上的妻子相望,直到享尽天年为止。后来,布依族人民为歌颂他们坚贞的爱情和表达对仙女赠送宝葫芦的谢意,每年六月初六这一天举行隆重的。

  节日介绍

  汉族:热在三伏。夏至节后,恰逢小暑大暑节气,气温升高,有时高达40℃左右,已超过人和动物的体温。汉代刘熙曰:”暑,煮也,热如煮物也。”进入数伏,以农历六月初六为中心,老北京有很多民俗:洗浴、晒物、洗象、晒经、赏荷、看谷秀等。农历六月初六,民间称为“洗晒节”。因这时天气已非常闷热,再加上值雨季,气候湿,万物极易霉腐损坏。所以在这一天从皇宫到民间,从城镇到农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晒物的习俗。当年一般百姓家没有洗浴设备,但人们也很讲清洁卫生,习惯在每个节日或节气时,都要进行沐浴洁身,信佛者尤其要以洁净之躯去焚香拜佛以示虔诚。在元明清时期,农历六月六还是法定的“洗象日”。那时皇帝在朝会、祭祀或出巡时,为显示威严,要摆出一支由车马象、鼓乐幡伞组成的庞大仪仗队,每有盛大庆典,大象是不可缺少的成员。一千二百多年前,忽必烈在建元大都城后,那时的属地暹罗、掸国、安南、高丽、爪哇等都带贵重礼物来朝贺,其中暹罗国、安南每年都要带大象进奉。

  暑热天时,大象就在元大都城附近的积水潭中洗浴嬉戏,引来百姓争看围观。皇上为了大象的驯养与管理,还专门建立了象房、演象所和驯象所,并从缅甸招来象奴和驯象师。平时由象奴饲养并由驯象师指导训练。乾隆时期大象最多达三十多头,象奴驯象师多达百人。象房当时就设在宣武门内西侧城墙根一带,据说旧址即现在的宣武门新华社大院处,至今留有“象来街”、“象房胡同”的美名。明清时期,六月初六初伏之时,都要举行洗象仪式。清杨静亭《都门杂咏》中记载:“六街车响似雷奔,日午齐来宣武门。钲鼓一声催洗象,玉河桥下水初浑。”在这一天,象房的象奴和驯象师打着旗敲着鼓,引着大象出宣武门,到城南墙根的护城河中让象洗澡。这天在洗象处附近还要搭棚张彩,有监官负责监洗。当天也会临时设有很多茶棚、小吃摊,如同赶庙会一般,车轿人马如潮,观者如蚁。为了观看洗象活动,有钱的人家会提早占据附近酒肆茶楼的好位置,以一饱眼福。大象对那时的百姓来讲,终究是稀罕之物。观象时,大象戏水之声,观者的啧啧称赞之声以及小商小贩的吆喝声,欢声笑语连成一片。每当六月六,如果恰逢晴天,皇宫内的全部銮驾都要陈列出来暴晒,皇史、宫内的档案、实录、御制文集等,也要摆在庭院中通风晾晒。 当年这一天也有“晾经节”之称,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要在这一天举行“晾经会”,把所存的经书统统摆出来晾晒,以防经书潮湿、虫蛀鼠咬。如旧京的白云观藏经楼里,藏有道教经书五千多卷,在每年的六月初一至初七,白云观要举行晾经会,届时道士们衣冠整洁、焚香秉烛,把藏经楼里的“道藏”统统拿出来通风翻晒。广安门内着名的善果寺每逢六月初六也要作斋,举办“晾经法会”,僧侣们要礼佛、诵经,届时开庙一天。那时看完洗象的百姓,都会涌到善果寺中观看晾经,所以寺前也形成临时集市,非常热闹。民间的轿铺、估衣铺、皮货铺、旧书铺、字画店、药店以及林林总总的各类商店,都要晾晒各种商品。城市和农村的黎民百姓要晒衣服、被褥。民谚有云:“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清代的北京居民,都在六月初六日那天翻箱倒柜,拿出衣物、鞋帽、被褥晾晒。因此,有的地叫“晒衣节”或“晒伏”。

  六月六节

  同其他节气一样,六月六这天还有许多专门的食俗。从六月初六起,街市上的中药铺和一些寺庙开始施舍冰水、绿豆汤和用中药制作成的暑汤。主妇们也在这一天开始自制大酱。每到六月六,当天的饭食要吃素食,如炒韭菜、煎茄子和烙煎饼等。吃素食之俗除有清淡之意,是否还有深意,现在不得而知。“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已异常炎热,庄稼长势正旺,已是吐须秀麦穗之时,农家要观察长势,以卜丰欠。六月六农民还称为“虫王节”,要在农田、庭院里焚香祭祀,祈求上天保护,五谷丰登。六月初六,老北京还有郊游和赏荷的民俗。为了防热消暑,文人墨客常到有庙宇有树荫之名胜地及长河、御河两岸、东便门外二闸等地野游。旧时的二闸是通惠河上第二道闸所在地,是老北京春夏之时百姓观景旅游的胜地。当时通惠河两侧垂柳成行、水波荡漾,运粮船和各种游船穿梭往来。在二闸的闸口处,还有一个飞溅的瀑布,岸边还有楼台亭阁、私人花园和一些茶棚酒肆,恰似江南美景。清代《北京竹枝词》这样描绘:“乘舟二闸欲幽探,食小鱼汤味亦甘,最是往东楼上好,桅樯烟雨似江南。”六月正值荷花盛开,人们也常到什刹海边尝莲品藕。两岸柳垂成荫,水中荷花争艳,在此乘凉消闲吃冰食,别有韵味。布依族: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自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天马”(蝗虫)就不会来吃庄稼。节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领青壮年举行传统的祭盘古、扫寨赶“鬼”的活动。除参加祭祀的人外,其余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习惯,都要穿上民族服装,带着糯米饭、鸡鸭鱼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当地汉族人民称为赶六月场)。祭祀后,由主祭人带领大家到各家扫寨驱“鬼”、而“躲山”群众则在寨外说古唱今,并有各种娱乐活动。夕阳西斜时。“躲山”的群众一家一户席地而坐,揭开饭箩,取出香喷喷美酒和饭菜,互相邀请作客。一直等到祭山神处响起“分肉了!分肉了!”的喊声,人们才选出身强力壮的人,分成四组,到祭山神处抬回四只牛腿,其余的人,相携回到家中,随后各家派人到寨里领取祭山神的牛肉。节日娱乐活动,以丢花苞最为有趣。花包是用各种彩色花布做成形似枕头,内装米糠、小豆或棉花籽。花包的边沿缀有花边和“耍须”。丢花包时,男女青年各站一边,相距数米,互相投掷。其方法有右侧掷、左侧掷和过顶掷,但不准横掷。要求甩得远,掷得快,接得牢。花包在空中飞来飞去,煞是好看。如果小伙子将花包向自己心爱的人投掷,没有过肩,包就落地,姑娘由向对方送一件礼物,如项圈、戒指、手镯等物,所送之物,被视为爱情的信物,小伙子将长期保存。

  节日习俗

  六月初六日,晋南地区称为“回娘家节”。

  传说春秋战国时,晋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一年晋国遭灾,狐偃外出放粮,说好六月初六日回家过寿。女婿决定乘狐偃祝寿之机,刺杀丈人,以报父仇。女儿探知此事,赶回娘家报了信。狐偃放粮归来,看到了民间疾苦,后悔未听亲家忠告,痛恨自己作错事情。不但不怪罪女婿,还当众承认了自己以前的错误。后每于六月初六日,狐偃必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团聚。传到民间百姓效仿、相沿成俗。溯其原因,晋南盛产小麦,六月六日前后,小麦已经收打完毕,正处在一个农闲阶段,是探亲的绝佳时期。民间就有“六月六,走罢麦”的俗语。六月六姑娘回娘家,要用新产的小麦面粉,蒸一个大月形的角子馍,意喻自家又获得了丰收。丈母娘招待姑爷,要做七、八样饭菜。主食有凉粉、凉面、蒸馍、烙饼等等。在安邑、解州一带,招待姑爷以吃“胡饼”为荣,传说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由于西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被东床择婿时,裸体睡觉,口里大嚼的就是“胡饼”,故相沿成俗。这种“胡饼”用南瓜丝丝和精面粉做成,松软可口,非常好吃。万荣一带要吃煎饼、配以椒叶、呈五色,取意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暗喻女儿的精明强干。如果是新出嫁的姑娘,这一天,娘家还要给亲家送馍,馍内夹以碎肉,蒸熟后必须呈开口形状,称为“张口馒头”,象征着早为婆家生儿育女。这种特殊的民俗,其源盖出于远古时期的原始崇拜,属于女性生殖器崇拜的遗俗。

  六月初六日,晋北地区习惯称为“虫王节”。季节上正是农作物害虫繁衍的时期。“小民以食为天,无螟塍自然康乐;百姓望天如岁,有蟊贼幸年驱除”。这个时期也是农家盼望雨水的季节,俗语称“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而下雨又能有效地抑制虫害的泛滥。是日,农家要进行集会,宰牲、设供、焚香、敬纸,(虫子)(虫方)庙里祭虫王,龙王庙里祭雹神,祈求保佑庄稼丰收。正如一副联语所言:“生蝗灭迹三农泰,旱魃无闻四野安”。如今,宰牲设供已不再进行了,但民间却习惯在这一天举办开园活动。凡有菜园之处,都要邀朋饮酒。六月六,晋西北人习惯郊游,称为“踏青”。

  六月初六日,民间亦称“晒衣节”或“晒书节”。是日,要将自家保存的皮大衣、皮套子、毛衣之类统统拿到太阳底下曝晒,据说这样可以一年之内不生蛆,不返潮。农家这一天还盛行作曲。说是用这一天做的曲拌醋,做出的醋特别酸,味道特别醇美。读书人这一天除晒书外,还讲究给先生送礼,或是烙饼馍、做菜盒请先生吃饭。而做先生的讲究给学生反馈一枚桃,或面桃、或鲜桃,含桃李满天下之意。佛教与道教界还把六月初六日称为“天贶节”。传说宋代此日曾有天书降临。后来,寺观望的僧道要在这一天翻晒经卷,据说可得灵气,读起来悟解要深。

  六月初六日,民间亦称“牛羊节”,这天,东家要设宴延请牧工。

  六月初六日,在许多地方也演化成了庙会。

  乡宁县六月六日,要祭祀河神,抬“城隍出巡”。灵邱县六月六日要为南岳府君庆贺圣诞。据《县志》载:“士民祭祀唯谨,四方商贾毕至,邑之人终岁口用所需,以及男婚女嫁钗裙衣帕之锦,皆于此日置买。市易三日毕,居民各归农业。商贾亦行,岁以为常。”一九八四年庙会期间,赶会者达六十六万人次之多。大同人六月里赶庙会,踩青逛唱是不可缺乏的内容。赶会时或骑马、或乘车。要携带酒饭、水果、糕点、餐具,男女老少,合家出动。到达目的地后,利用树林、空地,支起帐篷,打起地摊,撑开旱伞。因地制宜、各据地盘。然后轮流到庙会上烧香敬佛,买小吃、看杂耍,听大戏。孩子们则互相结伴嬉戏,扑蝴蝶、捉蚂蚱。姑娘们习惯采集野花,摘取他椒,填充香囊。到了中午时分,便各自生着火锅,进行野餐。饭后,爱唱者尽情地唱,喜画者随便地画,人人根据自己爱好纵情欢乐,玩个痛快。除一些戏迷要留下看夜戏,在庙会留宿外,多数人家当日赶回。六月里的庙会,从时间、规模上讲,五台山最负盛名,从六月初一到月底举办一个月。赶会者有汉、蒙、藏各族人民及国际友人,近年来每日不下万人,是融合宗教、文化、旅游、物资交流、科学考察为一体的综合盛会。山内村民在一个月内,全部精力为盛会服务,其收入往往占到全年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农历六月初六,除了是“姑姑节”外。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天贶节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天贶节的民俗活动,虽然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有些地方还有残余。江苏东台县人,在这一天早晨男女老少都要互道恭喜,并吃一种用面粉搀和糖油制成的糕屑,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还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俗谚。“红绿”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此谚的后一句,又作“家家晒龙袍”,在扬州有个解释,说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待雨过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晒龙袍”之说。江南地区,经过了黄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上霉,取出来晒一晒,可免霉烂。此外还有给猫狗洗澡的趣事,叫做“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六月六,早禾熟”,侗族地区把这一天作为尝新节,有的地方择吉日尝新。六月六这一天,亲戚朋友都过来庆祝。白天有激烈的对歌比赛,侗戏演出等。晚上芦笙队便会在鼓楼坪上登场,芦笙声音动听优美,鼓楼坪中间熊熊燃烧的篝火照射着每一位热情好客的侗族人民,侗族人民一边吹芦笙一边跳舞,整个寨子一片欢腾。吹完芦笙,就是六月六晚上最后一个节目“多耶”,即踩堂歌。多耶一般由主寨进行,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合唱一句,重复一句,然后挪动一步,边唱边舞。

  在贵州黔东南黎平县,称“尝新节”为“天贶节”,俗称六月六。不少侗寨都在这天包粽粑,又称粽粑节。特别是肇兴、岑岜、龙额、水口、东郎、新平等乡的侗族过得特别隆重,仅次于过年。

  这一天,甲寨的姑娘要有寨门前拦一道绳子,上面插上一些巴茅,地上摆上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酒具。乙寨的小伙子要进甲寨,姑娘们便唱拦路歌:“标致小伙哪方来?是鹰远飞或来玩?借问哥哥哪里走?未进侗寨先歌盘。”小伙子答唱:“后生有缘来做伴,双燕远飞有家还。屋檐楼下把窝做,早出晚归要团圆。”就这样,小伙子要被姑娘们盘唱许多首歌才准进寨子。到晚上吃饭,盘歌继续,每饮一杯酒就必须对一首歌,小伙子如果对不上,就要被罚喝酒,称为“哑杯”,后来,姑娘小伙们聚在一起,姑娘们或、或绣花、或纳鞋垫,小伙子们则弹着琵琶,拉着牛腿琴,与姑娘们低声吟唱着情歌。这种对歌,就叫“行歌坐月”,侗语的意思就是“月下对歌交流感情”。等到歌唱完,天也差不多亮了,姑娘们拿出油茶招呼小伙子,大家吃完才散去。临行前,姑娘们将小伙子们送到寨门,唱着歌送小伙子远去。“六月六,请姑姑”。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总有无数的人给他拜寿送礼。就这样狐偃慢慢地骄傲起来。时间一长,人们对他不满了。但狐偃权高势重,人们都对他敢怒不敢言。

  狐偃的女儿亲家是当时的功臣赵衰。他对狐偃的作为很反感,就直言相劝。但狐偃听不进苦口良言,当众责骂亲家。赵衰年老体弱,不久因气而死。他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时说,六月初六一定赶回来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这个消息,决定六月初六大闹寿筵,杀狐偃,报父仇。狐偃的女婿见到妻子。问她:“像我岳父那样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作为也很生气,顺口答道:“连你我都恨他,还用说别人?”他丈夫就把说出来。他妻子听了,脸一红一白,说:“我是你家的人,顾不得娘家了,你看着办吧!”

  六月六节

  从此以后,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肉跳,她恨父亲狂妄自大,对亲家绝情。但转念想起父亲的好,亲生女儿不能见死不救。她最后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诉母亲丈夫的计划。母亲大惊,急忙连夜给狐偃送信。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知道机密败露,闷在家里等狐偃来收拾自己。六月初六一早,狐偃亲自来到亲家府上,狐偃见了女婿就像没事一样,翁婿二人并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寿筵上,狐偃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不怪罪。女儿救父万分危急,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并望贤婿看在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这件事情张扬出去,老百姓各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人们称为“姑姑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这一天翻检曝晒。

  “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差异,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有的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有的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

  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自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天马”(蝗虫)就不会来吃庄稼。节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领青壮年举行传统的祭盘古、扫寨赶“鬼”的活动。除参加祭祀的人外,其余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习惯,都要穿上民族服装,带着糯米饭、鸡鸭鱼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当地汉族人民称为赶六月场)。祭祀后,由主祭人带领大家到各家扫寨驱“鬼”、而“躲山”群众则在寨外说顾长今,并有各种娱乐活动。

  夕阳西斜时。“躲山”的群众一家一户席地而坐,揭开饭箩,取出香喷喷美酒和饭菜,互相邀请作客。一直等到祭山神处响起“分肉了!分肉了!”的喊声,人们才选出身强力壮的人,分成四组,到祭山神处抬回四只牛腿,其余的人,相携回到家中,随后各家派人到寨里领取祭山神的牛肉。节日娱乐活动,以丢花包最为有趣。花包是用各种彩色花布做成形似枕头,内装米糠、小豆或棉花籽。花包的边沿缀有花边和“耍须”。丢花包时,男女青年各站一边,相距数米,互相投掷。其方法有右侧掷、左侧掷和过顶掷,但不准横掷。要求甩得远,掷得快,接得牢。花包在空中飞来飞去,煞是好看。如果小伙子将花包向自己心爱的人投掷,没有过肩,包就落地,姑娘由向对方送一件礼物,如项圈、戒指、手镯等物,所送之物,被视为爱情的信物,小伙子将长期保存。“六月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普米族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古代称“回星节”,它历史悠久,最早见于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缚火炬照明。”

  节庆期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仪式和游乐方式,但点燃火把这一点毫无例外的。节日之夜,云南高原处处火把灿烂,又如繁星降地,令人眼花缭乱;村村寨寨歌舞狂欢,热闹非凡,常常通宵达旦然而关于火把节的由来,更有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纳西族传说,玉帝嫉妒人间的美好生活,命掌火天神去放火。天神不忍毁灭人间,于是教人们连点三夜火把,以瞒过玉帝。火把节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保全人间的天神。撒尼人说,天上阿育神把五谷撒到地上,人间丰衣足食。天王对此不满,派大力神去毁坏庄稼。英雄朵阿惹与大力神摔跤而获胜,大力神撒下香炉灰,变成各种害虫,人们便点火来趋害虫。拉祜人说,世上出了专吃人眼的恶人,善人用蜂蜡裹羊角,点上火,找到恶人,并在六月二十四日制服了他。于是人们便定这一天为火把节。撒梅人说,在保卫撒梅人家园的战斗中,撒梅王被入侵部落的人杀死,点火是为了寻找他的灵魂。傈僳族的传说更有趣:诸葛亮南征到维西,帮助百姓开田种稻,派兵回四川运稻种。路上遇猛虎、瘴气,老百姓点火驱散瘴气,赶走猛虎,于六月二十四日接回运稻的士兵,后来这天就定为火把节。这种种美丽的传说,就像火把节本身那样丰富多彩。

  纪念活动

  节日里,家家户户采购节日用品,包煮各式各色粽子。男女青年谈情说爱,选择意中人。据说这天选中对象的人将会很幸福,因为他(她)将得到抵师和仙女的保佑。

  在安龙一带,这一节日则是有纪念人民反抗斗争胜利的意义。相传,清同治九年六月初,兴义县大土豪刘三,勾结龙广大地主刘四,屠杀安龙布依族群众。人民不畏强暴,当即起来反抗,于六月六日这天击败敌人。于是人们在这一节日中加进了纪念人民起义胜利的内容。

  阴历六月初六,域人有把衣物书籍搬到室外晒太阳的习俗,因此又被称为“曝晒节”。“六月六”,正值盛夏,是一年中太阳最酷热的日子。由于春末夏初天气渐热,空气变得潮湿,此时衣物书籍极易受潮生霉,以至被疯狂蛀食。人们定“六月六”为“曝晒节”,旨在杀菌灭霉,保护衣物。南朝刘义庆编着的《世说新语》中,还记载着两则有关曝晒节的趣闻轶事。南朝阮咸晒破衣裙。阮咸是文学家阮籍的侄儿,是个名士。他住在街南,家庭生活贫困拮据。“六月六”这天,住在街北的富豪人家,均把华丽昂贵的衣裳搬出街上晒,大有竞争摆阔之状。而街南的大多数为贫困者,摆在街上晒的又大多是旧陋的东西。此时,阮咸也把一条破衣裙用竹竿撑出曝晒。好奇者见曰:“缘何把这破东西曝晒?”阮咸道;“未能免俗,聊复尔耳”。意思是说,人家晒东西,我也不能不随乡入俗啊。显然,他这是以此嘲笑街北炫耀财富的阔佬。


  晋朝郝降“晒书”。郝隆很有学问,亦是名士。家里虽没有什么昂贵的物品,但学富五车,满腹经伦。“六月六”这天,有钱人家都晒昂贵衣物,博得人家啧啧称赞。郝隆没什么昂重的东西可晒,就躺在太阳底下晒肚皮————。路人惊问缘何晒肚皮?他幽默地说:“你们没有看到吗?大家都在晒东西,我也得把肚子里的书晒一晒呀!”实际上,郝隆也是在嘲讽那些摆阔的富人。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楼主| 发表于 2016-7-9 23: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天贶节这一天翻检曝晒。

  “六月六,请姑姑”是流传很广的一个。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各家各户都要请回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这个习俗是从春秋战国时候就兴起的。即姑姑节。  

  苗族叫六月六为 “赶歌节”。是湖南凤凰、贵州松桃等地苗族的传统节日。届时,苗族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汇集在歌场,尽情唱歌跳舞。

  藏族叫“响浪节”,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民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六月初四至十七举行。“响浪”是藏语,意思是“在一个地方转,求神保佑”。

  满族叫“虫王节”。农民们要在农田、庭院里焚香祭祀,祈求上天保护,五谷丰登。

  土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叫“花儿会”。是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举行,为期5天。

  徐州将传统的六月六尝新节改为“伏羊节”。老北京有很多民俗:洗浴、晒物、洗象、晒经、赏荷、看谷秀等。另外,民间也流传着“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俗谚。“红绿”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

  六月六,六个六,溜溜顺,顺悠悠,悠悠乐,乐喜透,透心凉,凉飕飕,搜吉祥,香永久,六个六,六月六。祝你天天顺溜溜!天贶到,上天托我送你好;送你心情好,身体好,事业家庭样样好;祝你心情美得爽溜溜地,烦恼跑得光溜溜地,爱情偶尔酸溜溜地,好运多得滴溜溜地,道路平得滑溜溜地,日子过得顺溜溜地!愿你开心笑,快乐笑,幸福生活口常笑;翻经翻得幸福绕。

  六六月送你六阵风,愿你清凉又从容;送你六枝荷,愿你天天笑呵呵,事业象六月的骄阳一样热烈,生活象六月的花朵一样美丽,心情象六月的星空一样灿烂。从今天起每一天都开心、心顺、气顺、事顺,好运幸福长顺!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广告服务|帮助|网站导航|平度论坛 ( 鲁ICP备11032825号-1 公安:37028302000290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4 15:06 , Processed in 0.20046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