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对于农家孩子来说,去趟平度城,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一般不说去平度,而说是上城。具体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并不是很明了,但透过字眼,可以判定,对于70年代或者更早的孩子来说,小时候上城,是一件多么难得、多么隆重的事情啊!
记忆中,第一次上平度城,是我上小学5-6年级,寒冬腊月的一天。
那天,三哥、四哥、雪泉哥,我们四个人骑着两辆破自行车,从十甲出发,穿过前高戈庄,沿着现在的崔冷路,一路往西,经过大玉湾、大丘,从张戈庄驻地南边进入青沙路。
青沙路当时来说,并不宽,但却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柏油马路,干净、整洁,路两旁还有冬青,在冬天,绿油油的,让我觉得很新奇。而且,与农村的土路雨后泥泞、难以行走不同,柏油路是硬化路面,走在上面心情舒畅,就连骑自行车都觉得很轻松。
由青沙路往南,大概6里路,就到了郭庄乡西于家瓦子丘姑姑家。在姑姑家美美的吃了一顿午餐,稍事休息,我们继续骑车,从西于家沿着青沙路一路往北。
虽然冬天的风很大,我们逆风骑行,速度很慢,但我们心情很好,特别是我,非常兴奋,第一次上平度城,第一次见识外面世界的精彩,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以前看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知道每座城市都有护城河,所以,离平度越来越近,我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强烈了。护城河是什么样子?城墙又是什么样子?当进入平度市区的国防路,离父亲的工作单位--平度化肥厂越来越近,我不由得也越来越失望,为什么没有护城河?为什么没有城墙?没有护城河和城墙的平度城,它还是座城吗?
一个农家少年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很天真,很单纯。因为读到的小说里,城市都是有护城河和城墙的,所以,一座城市有护城河和城墙,是我脑海里天经地义的概念。
因为平度没有护城河和城墙,我的心里不禁掠过一丝悲伤,感觉平度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城市!
这种根深蒂固的城市观念,直到长大以后、游历过很多城市以后才慢慢改变。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因为历经战乱、灾害,以及没有好好保护的原因,就连中国着名的建筑专家梁思成死保的北京古城墙都几乎毁坏殆尽,更何况一座小小的平度城了。
所谓失去的,方显珍贵。而今,山西的平遥小城,因为古城墙与古院落保护的好,已经成为扬名天下的古城了,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潮,让平遥人坐享旅游经济发展的红利!与之相比,包括平度在内的很多国内城市,就只有羡慕的份儿了。
到达平度化肥厂,进入父亲的宿舍,感觉怎么这么热?一问,这才知道,宿舍里有暖气,冬天户外寒风刺骨,而宿舍里温暖如春,光穿件秋衣也不觉冷。一组暖气片,集中供暖,房子里就如此暖和,城里的生活就是比乡下好啊!暖气,是这次上城带给我的最大的感受!
晚上,父亲把我们几个安顿在化肥厂生产区的一个办公室里。看到办公桌上有电话,虽然父亲提前嘱咐过,不让随便拿电话、接电话。但孩子的活泼好动是天性,在办公室呆了一会儿,我老是想着电话机,忍了好一会没有忍住,就拿起电话机,放在耳边,什么声音也没有。然后,就随便转了几下按键,一会就听到听筒里面传来悦耳动听的女声,把我吓得赶快把电话机放下。隔不多会,忍不住又拿起来,又拨。就这样,拿起电话来,拨下,听听声音,又赶快放下,反反复复了很多次。心里面一直惴惴不安,担心闯了祸,一个晚上就在忐忑不安中度过。第一次接触电话,就是在这样的渴望与不安中结束的。
第二天,我们四个人,就骑车子踏上回程。回去没走姑姑家,直接从平度到香店,过麻兰、七里山水泥厂、六曲,经湾上、后高戈庄,回到十甲。
此后,我经常借二叔的自行车,独自或与伙伴一起上城。吃顿好吃的,或者看看城里的风景,可能就是那时的我最大的心愿了!
虽然现在天天住在平度,可以说早就实现了进城的愿望了,但终日忙忙碌碌,住在平度,也没有什么很特别的感觉。回想小时候,对于少年的我来说,上平度城差不多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人说,幸福其实很简单,何尝不是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