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台农机出征跨区“掘金”
“出发!”随着一声响亮的号令,百余台套参加出征仪式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大型拖拉机一齐发动,开始踏上为期40余天跨区作业的“征程”。9月6日上午,青岛暨平度市“三秋”农机跨区作业出征仪式在明村镇举行,我市将先后组织1000余台玉米联合收获机2600余人参加此次跨区作业,可谓声势浩大。
◆镜头一:农机化高水平为“走出去”打下基础
“自2007年开始,由于政策的拉动作用和机具更新换代等因素,玉米收获机数量一直保持持续增长,从200台发展到4000多台,机手参加外出跨区作业的愿望非常强。”市农机局副局长石现进告诉记者,作为农业大市,5000余台的农机保有量,120家农机合作社的设立使我市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一直处于全国第一方队。“三夏”期间,全市小麦机收率就达到了99%以上。新型大马力拖拉机、新型农具、先进的耕作技术不断推广,形成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地,高度的农机化水平让当地农机手有了走出去的底气,客观上加快了农机跨区作业,赴外“掘金”的步伐。
◆镜头二:跨区作业夫妻一起“出征”赚大钱
“我有2台大型机拖拉机,农机部门已经帮我们检修了机具,找好了作业地块,又进行了操作培训,我要多干活、多赚钱!”农机手谢祖秀这已经是参加跨区作业的第六个年头了。青岛兴明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瑞吉说:“我们是订单式作业,这次出去可能10天左右,每台机器预计能赚2万来块钱,快赶上普通农民一年的收入了!”跨区作业作为一项“兴机富民”工程,既然能帮农民“赚大钱”,那就应该大力提倡,搞好服务。我市已经连续组织实施农机跨区作业20余年,作业规模年年扩大,作业区域逐年拓展,经济效益年年提高,累计为该市农机手增收节支近19亿元,被农机手亲切地誉为跨区作业的“好媒人”。此次为更好服务“三秋”农机跨区作业,相关部门提前组织农机手、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赴外地考察市场,对接当地农机部门,为农机手外地开展业务铺好路。记者在出征仪式上发现,很多玉米联合收获机都是“夫妻档”。“俺媳妇是后勤司令,吃喝拉撒她都管,当然,她也是会计,管钱。”农机手常站看着坐在身旁的妻子笑着说。采访后发现,大多数玉米联合收获机都是夫妻一起“出征”,巾帼不让须眉,为跨区作业提供着充分后勤保障。
◆镜头三:多机种合作信息化整合实现一条龙
俗话说“三夏不如一秋长”。“三秋”生产相比“三夏”在秋粮作物种类上更加丰富,也是土地深松平整,小麦播种等农事的关键期。“这台带耕具的拖拉机和这台播种机跟我是一组的。”开着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农机手杨小港与另外两位组成了秋收“一条龙”服务组,“我收完玉米,后面就接着耕地、播种,外地人很喜欢,我们也更容易接到活。”此次出征的农业机械大都采取了这样联合作业的模式,不是单一的玉米收获机,而是增加了秸秆还田机械、耕整机械、播种机械等。市农机局专门建立了“农机通”APP,把该市的农机大户,技术能手,维修网点,全部录入了“农机通”服务平台,农机手下载APP,可以了解作业情况,专业合作社情况。“因为这个是和农业部的‘农机通’连在一起了,咱们的农机手到了外地,可以查询到当地的农作物情况。”参与此次跨区作业的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张瑞吉进介绍了有关“互联网+农机”的情况。
据悉,今年我市的“三秋”农机跨区作业范围较往年“三夏”期间有所扩大,除了传统的河北、江苏北部、河南、东北三省等区域外,还将远赴新疆、内蒙等地,对一些欠发达地区,农机水平较低的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援,同时也可以增加农机手们的经济收入。据统计,跨区作业所到县级市已达到68个,本次跨区作业链条有所延长,有望为农民增收节支3000多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