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绑一把蒜薹,怎么绑不都一样吗?差别还真大。平度市仁兆、古岘两个镇今年10万亩蒜薹收入近5亿元,除了行情看好之外,菜农在收获时把“系苗”改为“捆把”,竟然让蒜薹的身价大涨。
仁兆镇镇长孙广林介绍,按照平度蒜农延续了几十年的收获模式,在收获蒜薹时,他们习惯上都是把蒜薹苗系起来的,但这样对蒜薹的储存质量是很有影响的,“在储藏时还要雇人把蒜薹苗重新解开,重新包装,工费是一斤2毛!”来收购的客户也抱怨,因为蒜薹苗一系,直接破坏了蒜薹的机体,加大了蒜薹的呼吸强度,不利于长期储存……
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却是农民不易改变的传统收获模式。为这个小细节,仁兆镇政府向全镇农民印发了7万余份公开信。同时迅速组织蔬菜经纪人、种植大户到苍山实地参观,又利用镇有线电视网络,把外地的收获模式宣传到蒜农家中。种了3亩蒜薹的西仁兆村村民冷初谭,专门听了镇政府聘请的专家到现场来讲的课,还参加了蔬菜经纪人、种植户的分期分批培训,“换脑筋”了,他的4500斤蒜薹全部改用“捆蒜薹把”包装,每斤蒜薹客户多给了他5毛钱……
政府为了这么小的细节不遗余力,让菜农尝到实实在在的大甜头。“就是价格再高点,咱也愿收,”诸城蒜薹销售商于老板说,收购客户愿意为这道小小的工序改变每斤加价至少0.2元,仅此一项,可使10万亩蒜薹增收3000万元。
冷初谭告诉记者,因为这个包装工序的问题,往年每斤仁兆蒜薹比苍山蒜薹都要少卖5毛到7毛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