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7|回复: 0

[平度史志] 地雷战威力有多大:日军被迫拿子弹与老百姓换吃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 18: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东淘宝拼多多内部优惠券-企商宝

地雷战威力有多大:日军被迫拿子弹与老百姓换吃的

地雷战威力有多大:日军被迫拿子弹与老百姓换吃的
 

赵守福在为民兵传授埋雷技术。

    前段时间,在网络上不仅蔓延着对英雄的嘲讽和污蔑,还流传着诸如此质疑历史的声音:“‘地雷战’那些故事靠谱吗?”“一个土地雷能有那么大威力?”“靠那铁疙瘩能保卫家园?”

    无可否认,那段烽火硝烟远离生活在和平岁月的人们已有70多年,但那凝结着血与火的过往,却不应忘记,更不该妄疑。任何对真实历史的诋毁、消解,甚至无视,都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背叛。

    与某些人别有用心的历史歪曲不同,一些作为当年战争罪人的日本军人却有着真实记录历史的作为。曾任侵华日军独混第3旅团独立步兵第6大队代理大 队长菊池重雄在自己的日记中就有亲历“地雷战”的详细叙述:“地雷效力很大,当遇到爆炸时,多数要骨折大量流血,大半要炸死。地雷战使我将官精神上受到威 胁,使士兵成为残废。尤其是要搬运伤员,如果有5人受伤,那么就有60个士兵失去战斗力。”

    地雷,土得掉渣,憨得可爱,常被抗日军民诙谐地称为“铁西瓜”。在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中,“铁西瓜”到底曾发挥过什么作用?在我们有限的认知之外,地雷战曾演绎过何等的精彩?穿越时空,走近战争,让邂逅与发现扞卫我们的英雄,扞卫我们的历史。

    1 “铁西瓜”从冀中走向战场

    走进河北省阜平县五丈湾村,笔者才发现这里并不是1个村落,如今已是拥有11个自然村的行政村了。踌躇间一时竟不知该往哪儿寻访有关地雷的踪 迹,抬眼望去,阳光下、院落边,一位老人正坐在轮椅上晒太阳,身边围绕着几个家人正有说有笑的闲聊着。笔者赶忙上前询问,不想这位老人竟是当年李勇民兵中 队爆破组的组长。

    “我们用黑布把眼睛蒙上进行埋雷训练,从早练到晚……”

    一提起地雷战,已经93岁的郑作仁老人两眼闪出兴奋的光芒。几年前,他已经大脑萎缩、半身不遂,但谈起往事,这位当年的爆炸队员仿佛思维瞬间 “重启”,满脸的皱纹像花一般绽开。他哆哆嗦嗦扯过笔者手中的纸笔,一边解说一边画起了各种地雷的形状和埋雷的草图。虽然口齿不清,画出的线条也扭曲得不 易辨认,但很显然,关于地雷的一切,他至今还了然于胸。

    1938年春,冀中军分区司令员吕正操找到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熊大缜,向他下达了研制地雷的任务。此后,被任命为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的熊大 缜着手筹建“技术研究社”,研制烈性炸药和地雷、雷管等爆炸性武器。随着研制成果频出,“技术研究社”发展成为冀中根据地炸药厂,后又扩展成了较大规模的 兵工厂,拥有2000多人,不仅能大批量制造手榴弹、复装子弹、掷弹筒弹,还能修理各种枪械。1938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后,很快筹建起两个兵 工厂,并逐渐发展为后来的山东纵队兵工总厂,并于1939年开始研制地雷,由原先研制手榴弹的石成玉负责,在较短时间内制造出了10公斤的拉发式地雷。

    接着,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也开始研发便携式地雷。到1941年,八路军军工部共制造了10000余枚10公斤地雷和部分“5斤雷”,源源不断地运 往抗日前线和各个根据地。为促进弹药生产,中央军委发出“普遍设立炸弹制造厂”“炸弹生产要力求充足”等指示。毛泽东明确指出:“民兵的重要战斗方法是地 雷爆炸,地雷运动应使之普及于一切乡村中。普遍制造各式地雷,并训练爆炸技术,成为十分必要。”1941年3月,八路军军工部在山西武乡县温庄村和黎城县 东崖底开办了第一届地雷培训班,分期分批培训武委会主任和民兵队长,并编写下发了《地雷制造使用法》《各种地雷触发装置法》等小教材。经过培训的“种子” 回到各地,再进行层层培训。1942年1月,北岳军区武装部开办了第一期爆炸训练班,学习地雷的制造、埋设等技术,聂荣臻亲自讲了一堂地雷战术课。随后第 二期、第三期训练班也陆续开办。

    1942年5月24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保卫冀中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社论,号召所有男女老幼,要用“麻雀战疲劳敌人,扰乱敌人,用地雷战使敌人寸步不敢移动”,在华北大地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地雷热”,出现“村村会造雷、户户有地雷”的场景。

    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在他的《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一书中,就曾有关于一个村子制造地雷的情景记述:“在一个院子里,我看见男人女人、孩子们 都在制造黑色的炸药,熔铸地雷的模型,把装好炸药的地雷有次序地堆起来。因为缺乏金属做地雷的外壳,有些人挖空了石头来做成石头地雷,还有人装满瓶子、水 壶甚至茶壶;有一个人别出心裁,做成一个木质大炮。”

    2 “铁西瓜”家族的丰富发展

    地雷由专家研发,由造雷骨干普及推广。经过广大抗日军民充满智慧的创造,“铁西瓜”不断丰富、发展和演绎,成为品类繁多、蔚为大观的武器家族。正如毛泽东所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最初,地雷都是清一色的铁雷。起爆方式有踏发(也叫触发、压发)、绊发、拉发3种。后来,日军使用了地雷探测仪,让铁雷的应用受到威胁。看到亲 手埋的雷一个个被敌人取出,民兵们灵机一动:地雷探测仪能探测金属,难道也能探测石头?于是山东海阳民兵赵同伦、赵守福等人就地取材,研制出了石雷。他们 将漫山遍野的花岗石砸成圆球或方块,在中间凿出直径三四厘米的装药孔,把木炭、火硝、硫黄按比例搭配,用石碾子碾成面儿,在大锅里炒匀后灌入孔中,再插上 起爆管。一枚简易石雷即告完成。当时,民兵们编了顺口溜,对石雷进行推广宣传:“一块青石蛋,当中凿个眼/装上四两药,安上爆发管/黄土封好口,弦子拉外 边/事先准备好,到处都能安/鬼子来‘扫荡’,石雷到处响/炸死大洋马,留下机关枪/保卫老百姓,保卫公私粮/石雷真顶用,大家赶快装。”

    地雷造出来还不算完,让它随时随地听从人的“命令”,才真见群众智慧。在地雷的制造和运用上,人们倾注了智慧,费尽了周折,也收获了喜悦。 探雷器失效,敌人只得使用探雷针,日寇原本十几分钟的行军常常延宕几个小时。如果探到“踏雷”,敌人便撒上一圈白石灰或插上小旗做标识,但那可能是民兵布 下的用来迷惑敌人的假雷;看到“绊雷”,敌人想退至远处用钩子引爆,不料却踩上了未发现的地雷;敌人刚取出一个雷以为没事了,谁知却拉响了挂在下面的另一 个雷(子母雷);好不容易找着个雷带回去研究,刚拆除了外壳就爆炸了,原来此雷有两层皮,外层皮的导火管不起作用,一旦揭开外层衣,就要爆炸,此乃“仙人 脱衣”雷。

    狡猾的敌人又想出新招,让老百姓在前面开道。让敌人没想到的是,同样的路,老百姓走过去没事,他们却被炸得屁滚尿流。难道地雷能识别人?原来民 兵又研制出了“长藤雷”,老百姓在前面走过之后,埋伏在旁边的民兵迅速拉动长线引爆地雷,炸死炸伤的只有日军。阜平的民兵还创造出了缓燃起爆雷和前踏后发 雷。前一种是群众在前面踩上引爆装置,延缓一段时间后地雷才爆炸;后一种是触发器和地雷在前后区域分别安置,前面一触发,后面的地雷就爆炸,把敌人炸得血 肉横飞,老百姓却安然无恙。

    在小小的地雷上,倾注了抗日军民的智慧与斗争经验。根据实战需求,八路军军工部的技术人员研制了一系列反工兵地雷,在地雷底部加上弹簧击针,这 样日本工兵在排雷时就会触发击针导致爆炸。因为这种地雷上有多个触发和拉发引信,民兵觉得这些引信密如胡须,都亲切地称之为“胡子牌”地雷。海阳的民兵还 创造出了“空中绊雷”,专打敌人的指挥官和骑兵。还有一种“土化学雷”,这种雷内部装有敞口硫酸瓶,稍有翻转硫酸就会流出引燃炸药。“铁西瓜”家族,以自 身的丰富、发展和壮大增添了抗日军民的胜数,加速了日寇的灭亡。

    3 “铁西瓜”由防御转向进攻

    起初,地雷主要用来防御,人们称它为“不睡觉的哨兵”。随着人们的创造性运用,地雷逐渐由“看门”转为主动攻击。

    1943年5月18日,日伪军偷袭山东海阳县赵疃村。民兵赵同伦、赵守福预先获取情报,即率村民摆下“地雷阵”。敌人刚闯进村北的树林里,便碰 响了绊雷,转而扑向十字街口,又踏响了“箱子雷”,死伤16人。次日,日伪军又组织500余人侵扰“五虎村”,踏响地雷20多颗,5小时走了不足5里,死 伤30多人。在胶东平度县城东北杏庙村,只有100来户人家,与日伪据点大田相隔仅一条河。抗日军民摆开500颗地雷与大田守敌隔河对峙,日军曾试图绕弯 偷袭,结果被埋在路边的连环地雷炸死多人。

    尝到甜头的抗日军民,边总结经验教训,边创新不同“炸法”,很快,“引诱爆炸”“驻地封锁”“迎头爆炸”“尾追爆炸”等战术应运而生。即便敌人龟缩在碉堡里,也可以让地雷成为囚禁敌人的罗网。

    在吕正操的回忆录中,记载有这样生动的事例:1944年11月9日,山西省宁武县民兵英雄赵尚高率领民兵到宁化堡据点里埋地雷。他们在城门口、 街道上及无人走的地方挖了许多地雷坑,还把大粪和煤烟倒进敌人的饮水井里,在井口埋了地雷。敌人一看到处都像埋过地雷的样子,吓得连门都不敢出。趁此机 会,赵尚高又在12日带领民兵破坏了离宁化堡据点5里地的两处煤窑。经过动员,100多个老百姓拿着铁锹赶来参战,4个小时便把窑口填平。从那天起,敌人 没有煤烧也没有水喝,最终不堪这种饥寒交迫的生活,弃堡出逃,退出宁化堡据点。 抗日军民发动的地雷战,对敌人在沦陷区的统治形成了致命威胁。山西静乐城的敌人被地雷炸得失魂落魄,又怕民兵摸进城内,一日数惊,每天只开城门3次,每次 1小时,后又减到每天只开1次,每次1小时。敌人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慢慢地,给养也成了问题。有的日军经常趁黑到碉堡下偷老百姓种的洋芋和萝卜充饥。有个日军小队长曾到老百姓家里偷吃糠炒面,后来甚至拿子弹到老百姓家里换吃的。在被我民兵截获的侵华日军曹长小原给朋友的信中,他写道:“思想起来娄烦镇,泪泣泣。”原来,敌人据守的娄烦镇被民兵的“地雷阵”围得严严实实,鬼子想出出不去,想进进不来。

    4 “咱的‘铁西瓜’又开花啦!”

    在广泛开展的地雷战中,山东海阳、河北阜平是个中翘楚。今年91岁的孙纯秀老人是海阳县参加过地雷战唯一健在的老民兵。去年,老人还光荣地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得知此消息,笔者慕名赶往去拜访老人。

    身子骨相当硬朗的孙纯秀老人一说到地雷打鬼子的事,总是笑眯眯的,带着一种又骄傲又享受的惬意表情:“一听到爆炸声,我们的心里就乐开了花,咱的‘铁西瓜’又开花啦!”

    “地雷埋下去,不会误伤老百姓吗?”笔者问老人。

    “不会,我们是不见鬼子不挂弦!不用的时候把弦上的钩子取下来,压在石头底下,鬼子啥时候来啥时候挂!”

    为了把鬼子引出来,村边海莱大公路上的大崖桥,成了民兵们最爱埋雷的地方。“白天,我们经常混在群众队伍里帮鬼子修桥,借机观察鬼子的动向,看 他们喜欢在哪抽烟,在哪休息,在哪溜达。摸到规律后就在夜里赶紧下雷。”其实,这座大崖桥只是民兵们开展地雷战的“诱饵”,隔些日子就趁着夜色悄悄拆毁 掉。在孙老的记忆里,围绕这座大崖桥的拆和修,地雷曾经炸过很多次,有一次炸死了十几个日伪军。

    据海阳博物馆地雷战纪念馆资料显示,海阳民兵利用地雷村村布防、户户备战,先后作战2000余次,毙伤俘敌1800余人,有力地支援了胶东其他 地区的抗战。海阳民兵不仅在海阳境内大显身手,而且还奉上级武委会之命,多次组织远征爆炸队,到周边县配合当地部队作战,为当地民兵和部队培训了若干爆炸 能手,推动了整个胶东地区的抗战,为胶东地区的抗战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用地雷筑起钢壁铁墙/炸得敌人寸步难行/炸得敌人无处躲藏……”正如我们所熟悉的电影《地雷战》中主题歌唱的那样,小小的“铁西瓜”和它庞大 的家族,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不仅承载着战斗与胜利,也蕴含着智慧与创造,血性和勇武!它的故事,留给今天的我们无尽的思索和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关注平度网官方微信号【pingduwang】-生活、娱乐、交友、打折、商家、活动-平度人的必备利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广告服务|帮助|网站导航|平度论坛 ( 鲁ICP备11032825号-1 公安:37028302000290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8:44 , Processed in 0.083323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